产能过剩是大宗商品疲软的众矢之的,供大于求背后是商品市场间的联动效应正带动整个市场供给周期发生改变。国家粮食经济学会副会长尚强民近日指出,2012年国内PPI开始同比下降,国内玉米供给面从紧俏转向宽松,国外的芝加哥市场大豆、小麦价格也是从那个时点开始高位回落;而国内工业品出厂价格进入下降通道至今已经持续下跌了43个月,PPI与农产品价格下跌几乎同步。
今秋的三大主粮价格全线下跌,正是供给调整必须经历的阵痛期。平安证券[微博]研报指出,目前主要农产品的供给压力都未缓解,预计农产品价格在高库存压力下仍将整体保持弱势。而在钢铁等工业品市场的情况也类似,过剩压力下必须减少供给。
在全行业面临去产能、调结构之际,市场也在期待下游经济转好的积极信号。民族证券分析认为,目前我国下游房地产量价乏力,土地市场成交冷清,9月百城住宅价格指数较8月显着回落,全国水泥价格指数整体小幅下行,因此大宗商品市场回归弱势。
刘心田认为,11月CCI收阴在意料之内。国际环境与终端需求始终未见积极信号,大宗商品继续走弱的概率较大。但他预期,12月CCI应较11月有所好转,或能成为CCI的荣枯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