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xm-16价格查询

   日期:2018-06-22     浏览:13    

xm-16不锈钢

材料介绍:
UNS
编号:xm-16
特性及应用:
xm-16
不锈钢,非标准沉淀硬化不锈钢。
化学成分:
C:≤0.05
Mn:≤0.50
Si:≤0.50
Cr:11.0~12.5
Ni:7.5~9.5
P:≤0.04
S:≤0.03
Cu:1.5~2.5
Mo:≤0.5
Ti:0.8~1.4

Nb:0.1~0.5

公司秉承"诚信经营,质量保证,棒材尺寸范围:直径6-500mm,长度0.5-12m(方棒/六角棒等订做);板材尺寸范围:厚度0.5-80mm,长1-6米,宽0.5-3m管材尺寸范围:外径6-530mm,壁厚0.1-50mm,长度1-12m; 带材尺寸范围:厚度0.01-80mm,宽度20-600mm 产品规格范围:锻件、棒材(圆棒/方棒/六角棒)、管材(圆管/方管)、板材、带材、环件、丝材、法兰等可根据客户要求生产,产品技术标准:国标GB| 美标ASTM| 德标DIN |日标JIS|国际标准 ISO|欧标 CEN|法标 NF上海骏廷产品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环保、航天航空、电力、石油化学、船舶、轻轨、高铁、精密轴承等各个行业。价格含量,优质的售后服务"的共赢运营理念,致力于客户建立起相互信任,共同发展做广大客户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我司配备上千吨的常备产品库存随时满足客户的的采购需求,为广大客户提供专业的选材建议和良好的加工,配送和售后服务。另外,我司可根据购买数量协商提供原厂材质证明和SGS环保报告!公司免费为客户提供所需产品的选材服务,针对客户所需材料的牌号、材质、规格、化学成分以及所使用的范围,销售人员将联合公司的技术人员与客户进行全面沟通,进而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材料解决方案!

沉淀硬化钢常用牌号:

17-4PH/0Cr17Ni4Cu4Nb/05Cr17Ni4Cu4Nb/AISI630,UNS S17400/SUS630/X5CrNiCuNb16-4/PH15-7Mo/UNS S15700SUS 6320Cr15Ni7Mo2Al/ AM-350(UNS S35000/SUS 633)0Cr16Ni4Mo3N/17-7PH(SUS 631) 07Cr17Ni7Al/UNS S17700/AISI 631/ PH13-8Mo/0Cr13Ni8Mo2AlUNS S13800XM13/04Cr13Ni8Mo2Al/15-5PHUNS S15500XM121.4545/XM-12/05Cr15Ni5Cu4Nb/0Cr15Ni5Cu4Nb/Custom-455/00Cr12Ni8Cu2TiNb /AM-355(634) AM350/0Cr16Ni4Mo3N
沉淀硬化奥氏体耐热钢

沉淀硬化奥氏体耐热钢是在奥氏体基体上通过第二相沉淀强化的耐热钢,用于制造600~750℃的燃气轮机部件。沉淀硬化奥氏体耐热钢是在18/8和18/12铬-镍不锈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保证有足够的抗yang化性,铬含量均在12%以上,加入足够量的镍以稳定奥氏体组织。根据镍含量不同,有低镍、25%、35%、45%不同类型,第二相沉淀强化元素有钛、铝、铌、钒等,固溶强化元素有钨、钼等,还有硼、锆、铈、镁等微量元素强化晶界。根据强化相的类型,又可分为碳化物沉淀硬化奥氏体耐热钢和金属间化合物沉淀硬化耐热钢两大类。

沉淀硬化奥氏体钢的分类

碳化物沉淀硬化奥氏体耐热钢

以碳化物形成元素钒、铌和钼形成的MC和M23C6型碳化物作为强化相,使用温度650℃。为保证足够高的高温强度,必须有足够高的碳化物体积分数,故这类钢的碳含量应保持在0.4%左右。代表性的中国牌号为GH36,它是一种节镍型的Fe-13Cr-8Ni-8Mn钢,并含有强化元素钼、钒和铌。其中钼主要是起固溶强化作用,钼含量约为1.4%。钒和铌含量分别约为1.4%和0.4%,王要起沉淀强化作用。GH36钢中最主要的碳化物是Vc,其中溶有部分铌和钼,随钢中钒含量增加,钢的高温强度增加,VC析出量最多时(670~750℃)与最大硬度相符,其颗粒从几个nm到20nm。第二种碳化物是M23C6,其成分为(Cr,Fe,V,Mo)23C6复合碳化物,最高形成温度为900℃。钼的溶入促进了M23C6的强化效应。第三种碳化物为NbC溶有部分钒和钼,铌虽有固溶强化作用,但过量易生成一次粗大的NbC或Nb(C,N)夹杂物,不利于钢的强化。VC和M23C6只有在相当高温度下才能溶解,所以固溶温度在1120~1140℃保温80min。时效处理采用二次时效热处理制度,即650~670℃时效14~16h后升温到770~800℃时效14~20h,然后空冷。此时钢中主要强化相为1%左右的弥散分布的VC和3%左右颗粒稍大的M23C6以及0.3%左右的难溶解的NbC或Nb(C,N)。为限制NbC或Nb(C,N)出现,应控制低的氮含量和N3gN的碳含量和不太高的氮含量,氮含量增加不仅使钢的强度低,而且持久塑性也显著下降。为改善钢的性能,加入少量铝(约0.3%)以固定氮,减少Nb(C,N)夹杂物,可以更好发挥钒和铌的强化作用。同时加入微量镁(0.003%~0.005%)可强化晶界,提高钢的持久塑性。

此外,还有铁一铬一镍一钴基的碳化物沉淀硬化型耐热钢如美国的S-590(含有0.4%碳、21%铬、20%镍、20%钴、4%钨、4%钼、4%铌),其沉淀强化相为NbC。另一类型是借温加工来促进碳化物沉淀强化的中国耐热钢G18B(含有0.4%碳、13%铬、13%镍、10%钴、2.5%钨、2%钼、3%铌),其沉淀强化相亦为NbC。

金属间化合物沉淀硬化奥氏体耐热钢

以金属间化合物γ’-Ni3(Ti,A1)作为主要沉淀强化相,用于温度在650~750℃甚至更高的温度运转的燃气轮机部件。由于加入大量铁素体型强化元素如钨、钼、钛、铝和铌等,为保证基体奥氏体组织的稳定性,加入了大量的镍,其基体根据镍含量不同可分为Fe-15Cr-25Ni、Fe-15Cr-35Ni等,加入钛和铝主要是为形成γ’-Ni3(Ti,A1)金属间化合物,以便经过时效处理产生沉淀强化。图为cr15Ni25钢加入钛和铝所形成的各种金属间化合物。其中能作为沉淀强化相的是溶有钛和铝的γ’-Ni3(Ti,A1)相,长时间后γ’-Ni3(Ti,A1)相会转变成η-Ni3Ti相而出现胞状沉淀组织,使沉淀强化效果消失。一般A1/Ti小于1,铝有稳定γ’-Ni3(Ti,A1)的作用。过量的铝又会形成Ni2A1Ti和Ni(A1,Ti)相,易聚集长大,不能作为沉淀强化相。这类钢中γ’相的体积分数不超过20%,因而限制了进一步提高钢高温强度。进一步合金化还单独或同时加入钨和钼以固溶强化来提高其高温强度和使用温度。钨和钼除有形成Laves相倾向外,还可能形成σ相和μ相,使钢失去组织稳定性,甚至造成脆化效应。通过调整成分或细化晶粒减轻σ相在晶界密集程度,是保证钢在高温长期使用安全的重要措施。钼能改善由钛引起的低塑性和缺口敏感性。钢中加入晶界强化元素硼、锆、铈、镁等,其中硼含量不宜过高,否则在晶界易形成硼化物低熔点共晶而产生热脆。这些微量元素可改善钢的持久塑性和强度,消除缺口敏感性。硅作为残留元素在钢中存在,当其含量在上限时易生成Ni14Ti9Si6的G相,消耗主要强化元素钛及奥氏体形成元素镍,且G相性脆,要严格控制其生成。由于这类钢的组织稳定性较差,γ’-Ni3(Ti,A1)易生成η-Ni3Ti的不利转变和微量脆性相析出倾向,限制了钢在较高温度下的强化,只能在650~750℃的中温范围使用。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c)2008-2025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13032656577 ICP备案号:冀ICP备2023002840号-1